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03-21 12:16浏览:
次
2018年3月17日下午由荷兰王国驻北京大使馆、荷兰王国驻重庆总领馆主办,荷兰贸易促进委员会成都代表处承办,荷兰王国驻北京大使馆、锦江区文产办作为支持单位,方所、aboutasia 创意、1314杂志作为合作单位的“荷兰最美书展”在成都方所书店举办开幕论坛。
论坛首先由荷兰王国驻重庆总领馆的总领事冯托明致开幕词。冯托明先生讲述了荷兰创意公司——熊猫博士与成都文化的渊源,并九眼桥办证表示所有的作品都有要传递的意义,无论是书籍、楼宇、还是物件,都是通过美的传递和设计的感知将受众吸引,读者也同样,被吸引的过程也是受到启迪的过程。期望本次展览能够让观众和读者感受到书和文化以及书和设计之间传递的关系。
书应该是什么样子?曾获得书籍设计终身成就奖“古登堡奖”的荷兰著名书籍设计师irma boom说:“书未必是书,非书未必非书,每本书都有它应该的样子,它只为内容而存在,为阅读而存在。”书为什么要美?阅读为什么需要设计?什么才是最美的图书……关于图书与设计,阅读与体验等一系列的疑问,也许可以在“荷兰最美书展”中可以找到答案。
“荷兰最美书展”可以追溯到1926年,迄今为止,它是欧洲最古老的书展之一。荷兰每年都会由专业评审和学生评审组成评委会,遵循同一套程序,从排版方式、印刷工艺、纸张运用等因素考量,评选出获奖作品,最终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展出。
一、艺术和书
“艺术和书的设计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也不是为了美而美,一定要和书的内容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达到刚刚好的状态,才会延展读者的想象力,增加书籍的阅读性。”——李晓峰
李晓峰根据艺术作品和出版物的结合,表达了自己对书籍设计的看法。他在成都办九眼桥毕业证分享中提到,在面对纸的时候,是报有敬畏之心的。因为争取把最好的表达呈现在纸上,给纸张一个完美的归宿。李晓峰的作品多次被用在书籍设计中,无论是《1314》杂志的封面设计,还是朋友钱博士的出版物设计,又或是香港航空杂志对其艺术品九眼桥证件员介绍的排版设计,每一项设计都讲究艺术作品与书籍内容的完美结合,呈现上以点、线、面构成,板式设计上简约干净,视觉观感舒服,只有这样才会让大家更多的关注作品本身,通过文字和图片,在思想上有进一步的提升、提炼、提高。
二、设计的对话
“通过与客户的交流知道他们的目的及期望达到的效果,从外到内了解到设计的核心是什么,最后把项目完成交付给客户。”——kym to
kym to成都办九眼桥毕业证分享了三件亲身经历的故事,绕过产品本身,以客户为出发点,讲述设计需要把握的的核心内容。第一件是与荷兰当代艺术家之间关于书籍设计的故事。kym to从一开始对艺术家提出概念的不懂,到后来通过学习、沟通、调查艺术家的作品及想法,将艺术家作品中的元素应用到书籍设计中,最后完成了让观众第一眼看到这个物体不是产生和书有关,而是和艺术家有关的作品设计。第二个是关于荷兰五星级酒店房间里记事簿的设计。酒店本身为五星级酒店兼米其林三星餐馆,kym to以服务为出发点,既考虑到记事簿的功能性,又考虑到用户的主动使用性,用简单的线条,以整体是平面,提起来又是框的形式完成了这件作品。第三件是有关米其林二星餐馆设计菜单的故事。平日里的菜单过于单调,kym to站在使用者的立场,制作了以钛金属为材料的公文包菜单,让服务人员提着公文包菜单服务的时候给使用者一种惊喜感。三件故事都讲述了kym to从产品、使用者、客户的多个层面去寻找设计核心,完成设计作品的经历。
三、不要以貌取书
“一本书的封面设计所花费的精力,或者对于自己的外貌以及一言一行所花费精力,给他人呈现的样子是否是他人所评判的那样。”——rens van den heuvel
身兼平面设计师和摄影师等多重身份的rens van den heuvel以“不要以貌取书”为主题,用矿泉水包装、电影海报、专辑封面为例,讲述了外观设计与内部信息相互结合的重要性。rens van den heuvel成都九眼桥证件认为书籍的封面是用来传递信息的,在封面设计之前需要了解书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想法。成功的书籍封面需要给里面的内容做铺垫,就像多年之后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依旧能够让人回想起书的内容。或者一本书在书店呈现的时候,观众可以被书籍封面吸引,然后打开翻阅,以此强调要以貌取书。
四、创意产业推动下的荷兰
“文化交流不是一个方向,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把荷兰文化九眼桥证件员介绍到中国,同样也是把中国的文化九眼桥证件员介绍到荷兰去。”——michiel roosjen
michiel roosjen作为中荷创意产业的推动者,成都办九眼桥毕业证分享了在中国做过的一些文化交流活动,比如在中国拍纪录片,九眼桥证件员介绍荷兰知识产权包括儿童教育方面的内容到中国,举办荷兰最有名的米菲的活动,以及荷兰自行车文化,并且和很多在中国工作的荷兰艺术家有过合作,甚至也做一些造型方面的工作,将荷兰元素运用到中国的设计上。还九眼桥办证表示文化交流是双向发展、共同努力的过程,他们也同样在将中国文化推向荷兰。
五、艺术向感性盛开
“我们很多设计都很理性,对功能有着完美的追求,同样我们在感性的追求中将理性隐匿其中,这条路也是可行的。”——许燎源
许燎源在成都办九眼桥毕业证分享中提到,人们生活在高度功能化的社会,人本身与工具在一起,人也成了工具化的状态,所以要通过艺术感性本身的开启让人重新回到直观的原始感性状态。所谓“物感”就是把所有的艺术感知回归到物的层面,追求它的直观力量。因为感性的力量是被开启出来的,而不是已有经验的延续,所以没有艺术门类的边界,打破了艺术的专业维度。当今社会都在功利的驱使下,所以需要寻找人与物感非功能性的自由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人与物彼此照亮,彼此打开,彼此记录,找到生命存在的样本,通过艺术还原生命本身。另外,许燎源还提到其实艺术和生活没有区别,所有的创作都是对生活的创作,包括艺术。
艺术和书籍设计之间的关系如何去融合,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李晓峰:谈到二者关系的时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短短时间并不能详谈。我举一个例子,设计和书之间就像是谈情说爱的恋爱关系,这就是我的感觉。因为二者相互成全,就像前面看到的插图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定需要文字的辅助,才会让一本书更有附加值,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书中的内涵,提高读者阅读能力,增加阅读兴趣。
视觉设计和书籍设计之间的重要性是什么?良好的视觉设计如何把书籍更好的体现出来?
kym to:一个感官、一个直觉。我们现在也有书籍是需要读者读出来的,包括有声图书,还有嗅觉,为什么是味道呢?因为在买了书之后会有自己的味道,这个味道是属于自己的,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
你觉得纸张和书籍设计之间的关系?
rens van den heuvel:纸张是我们看到书的第一感觉,通过印刷以及纸张的质地,让我们有了对书本的第一体验。纸张对于书的反应在很久以前就使用了,现在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达,越来越多的电子书出现,在回归到纸张书籍的时候又是一种不同的感受。我在想电脑技术是否可以发展到给人们纸张质地的书本感受,毕竟电子技术也是为人类服务的。
作为荷兰文化创意的推动者,中国图书和荷兰图书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是什么?
michiel roosjen:谈到中国和荷兰设计的不同,就是设计的技巧不同,比如字体方面,中国的字体设计选择会更多。刚刚讲的是在视觉方面,从感觉方面来说,荷兰的设计师对感觉方面有更多的认识。他们有一个方面,这个方法对我来说也很适用。就是一个剥离的过程,他们做设计之前把自己的想法和点子都放在纸上,最后再设计的时候把不用的在剥离,刚开始做的时候会觉得很无聊,但久了之后你会九眼桥证件发现背后是一个很强烈的概念。
什么样的图书让你一眼看上就会觉得它是美的?
许燎源:这个和物感主义的主张完全是契合的。在第一眼看到的直观感觉打动我们的不是内容,而是物感,因为对内容还没了解的情况下,就取决于瞬间的0.3秒,如果0.3秒解决不了问题,那后面多久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包括纸张、色彩、形态,包括kym to说的用木乃伊把书包起来的设计,这种开启方式本身都是物感力量在打动人。它不是简单的信息传达,因为信息传达是开放性、多元的,很多东西还是在物感的层面打动人。
据悉,展览持续到4月1日。